水下机器人进烟,一场全国高校范围内的“科技创新之战”在鲁东大学“打响”。
【资料图】
8月1至2日,由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、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、中国海油海洋环境与生态保护公益基金会、烟台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,鲁东大学、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北海分会、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中心承办的2023中国国际海洋水下机器人大赛暨高端论坛在鲁东大学举办,全国范围内15所高校的30余支参赛队携水下机器人来烟参赛,大学生们用创意“说话”,展现青年一代的创新能力。
简单动作“不简单”
8月1日上午,水下机器人大赛在烟台体育公园游泳跳水馆举办。
泳池中已经划好赛道,池底设置了资格赛大门以及比赛环节中的得分点位,从气球、高尔夫球、定向标记到上浮框等等,俨然闯关游戏现场。然而这次,各个关卡均需要由水下机器人来完成。
水下机器人下水。
岸边,参赛大学生的电脑屏幕上正跑着数据,反复确认水下机器人状态:“可以了吗?”“有电吗?”“还剩几分钟调试时间?”
几人对准电脑查看代码,几人抬着水下机器人确认数据,分工合作进入待“考”状态。
一声哨响,水下机器人展示的时间到了。
“3、2、1,走。”随着团队指令的下达,一台由大学生团队创造完成的水下机器人正式下水试炼。
在AUV赛道的比赛中,水下机器人穿过黄色资格赛大门后,直奔水下气球,撞击交错设置的红黄蓝三色气球后得分,岸边随之响起掌声:“撞到了!撞到了!太棒了!”
紧接着,水下机器人展现出绝对淡定的一面,以“悠然自得”的态度,继续自主识别行走路径,完成系列动作后,自如转弯,驶向设置于水面的白色六边形上浮框,眼看它缓缓在框内自主上浮完成比赛,岸边人群中再次响起欢呼声。
“不简单,真不简单。”在第一支高校团队参赛结束后,在旁观战的聊城大学水域之眼水下机器人团队展开讨论。
记者在与队员们的交谈中得知,现场水下机器人的动作看起来简单,实则需要经过大量精密严谨的设计。
要让一台水下机器人精准自主地完成撞击气球的任务,对于大学生团队来说,有许多技术难点需要克服。候赛选手在其他团队比赛时,在一旁总结经验,点评赛事,互相学习。
目标是“服务社会”
现场,全国水下机器人大赛分为AUV赛道、ROV赛道、创意概念赛道、水产捕捞机器人赛道等4个赛道。
来自北京大学、浙江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、西北工业大学、中国海洋大学等15所高校的30余支参赛队的水下机器人,在海洋水底目标抓取与放置、海洋水下结构物检修、海洋精准作业等数个项目进行“同海竞技”。
水下机器人调试。
借着一个创意的灵感,大学生们在实践中击破难点的阻碍,创造出服务相关领域的个个机器人雏形。
完成比赛的中国海洋大学“与光同航”水下机器人的创造选手之一董超告诉记者,他们的水下机器人属于是AUV赛道,主打的就是“自主”运行。
“AUV赛道就是自动水下机器人赛道的缩写,而另一个ROV赛道,则是遥控水下机器人赛道,需要人来操作遥控。”
“最难的就是图像的识别。”董超说,图像识别中照射水下环境时与陆地上相机镜头中看到的不一样,水的颜色、外界环境的灯光都会对水下颜色造成一个色域上的变化,“我们用肉眼看到的是红色气球,实际上通过算法识别出来的并不是红色,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调整色域,对水下目标进行一个颜色的判断。”
别看水下机器人在水中的状态淡定,岸上的选手却时刻悬着一颗心。董超说,在这个自动水下机器人的设计过程中,最难的就是“手脑协调”,“上层识别和下层运动控制怎么才能达到一致,这个也是难点。要让机器人‘眼睛’看到的传输给‘脑’处理,还要最终反应出来,类似于人的一个反应机制。”
在ROV赛道比赛中,鲁东大学蔚蓝水下机器人“出征”。团队参赛人员霍铖源介绍,从创意到机器人的面世,他们用了一年的时间来研究。
“我们都是大一、大二的学生,不同专业,各司其职,我们的机器人对标的是水下作业服务,所以创造的核心就是‘稳’。”现场,霍铖源介绍,考虑到水下作业环境复杂,团队根据水波的不同力度,以及机器人下水后需抗衡的各类因素出发,制作出了这台蔚蓝水下机器人。
未来的设想是要让其替代人工到危险水下做一些电缆维修等工作,“有一些水下工作对人来说是非常危险的,如果换成机器人来做,就减轻了人的负担。也希望能解决海洋水下的一些卡脖子的困境。”
搭建“深海科技”平台
全国范围内相关专业的高校团队来烟参赛,这个比赛到底重要在哪?
在大赛开幕式上,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潘新春介绍,当代海洋水下机器人是集新型材料、数字技术、智能技术等于一体的能在海底与深海从事极限作业的高科技装备,它的应用与不断发展,对探索深海世界,研究深海科学,开发深海资源,开展深海实验,构建人类深海基地等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鲁东大学团队。
“我们主办海洋水下机器人大赛,主要目的是,搭建海洋水下机器人研发最新成果的展示平台,搭建海洋水下机器人研发高端人才的交流平台,搭建海洋水下机器人研发机制创新的激励平台,搭建海洋水下机器人产学研商用的融合平台,为促进我国海洋科学探索、研究、开发、保护、治理提供重要手段和关键支撑,推动海洋水下机器人事业蓬勃发展。”
作为大赛的承办方,鲁东大学党委书记王庆教授则表示,本次大赛旨在培养高素质水下机器人专业创新人才,推动海洋水下机器人领域科技进步,推动海洋装备智能化创新发展。
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吕滨在现场致辞中也提到:“海洋水下机器人大赛旨在动员和凝聚中外资源,推动我国海洋水下机器人及无人遥控潜水器的快速和健康发展。”
全国大赛选址烟台,选择驻烟高校鲁东大学作为承办方,究竟看中了哪些方面?
记者从现场了解到,山东是海洋大省,海洋环境优越,海洋水产资源丰富。
鲁东大学作为烟威地区办学最早的高校,始终坚持向海图强,主动融入经略海洋大业。
近几年来,该校大力培育“严谨、精益、卓越”的鲁大质量文化,不断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和治理体系,持续加强海岸海洋工程学科建设,推动水利环境海洋学科集群发展,精准服务海洋强国战略,学校水利工程学科入选省属高校“高水平学科”建设项目;学校建成国内唯一的海上航天发射平台技术研发学科团队,其研发的海洋平台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全球领先并成功应用于“蓝鲸”系列钻井平台制造;学校核电海洋工程研发团队编研了我国首个《滨海核电温排水监测预测技术手册》和系列行业标准,浓海水入海监测预测技术走在全国前列……
地理位置优势配合办学成果的出色,让这次大会在烟落地。
专家们新颖的观点、详实的内容、鲜活的案例,为这场海洋水下机器人大赛注入了学术的力量,在校大学生创意参赛,也为海洋科技提供了持续不断的青年力量。
记者:徐峰 通讯员:陈福宗 编辑:伟业 审校:王蕾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