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资讯 > > > 正文
焦点速看:【走进定西非遗】“铜”心未泯雕刻时光
发布时间:2023-04-19 04:51:51   来源:定西市广播电视台  

铸造,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学科,数千年来承载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。从商朝的司母戊方鼎到明朝的永乐大钟,无数的铸造工匠在这炽热高温交织中铸造出中国文明史。

而铸造工匠则是铸造的核心。一块铜,经过匠人的千锤百炼,完美变身为一件精美的工艺品,赋予作品独特的生命力,一敲一打一点一划之间,呈现出千变万化的风格,诠释着匠人的手作灵魂和可贵的工匠精神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在陇中大地,有这样一个县城,一代接一代的铸造工匠们用古老的手工技艺锻造着悠久的铸造历史,让“中国手工翻砂铜铝铸造第一村”享誉天下。它就是岷县,这里的铜铝翻砂铸造工艺是当地最有特色的一种老手艺。

这种技艺以清水镇清水村最为出名,最早可追溯到明朝洪武年间,至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,1982年被国内贸易部授予“中华老字号”称号,是冶炼铸造技艺的典型代表,也是研究纯手工铸造技艺的“活化石”。

铜铝手工翻砂铸造师蒋胜平,在清水镇一带很有“名气”。今年55岁的他,铜匠手艺精湛,不仅会开模具,且经他之手打造的各种铜器,如铜大(dai)锅、火盆、大钟、香炉、花瓶等都很精巧,可达5000多件。与其说在这里邂逅蒋胜平,不如说邂逅这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作品。

“我在1984年,也就是16岁时,就跟祖父学习这门手艺了。”蒋胜平说,算下来已经干了40多年,他本人对铜有特别的感情在里面。

“我是第二代传人,我儿子是第三代。”蒋胜平用两句话,简单总结了家业传承。铜铝手艺,对于他来说,不仅是一种继承,而是埋藏在血脉里的记忆被不断发掘的过程。

在蒋胜平看来,传统技艺需要与之朝夕相处。“制作模具是最困难的环节,一般人需得两三年时间才能掌握,而且要进行大量的技术实践。”在他的耳濡目染下,儿子蒋鹏子承父业十年有余,保证了铜铝铸造制作技艺的延续。

接过一门手艺的衣钵,往往就意味着一辈子的坚持,直到再也无法对抗时光。坚持,是匠人得以成为匠人的本钱。

“作为匠人就应该把技艺练好,把活做得漂亮!不过要成为一个全方位的匠人,需多年的静心修炼。”蒋胜平说,铜铝铸造工艺的传承,多是以师带徒、口传心授,手把手教学。此种工艺要靠学艺者自己去琢磨钻研,积累经验,很容易受社会变迁的影响。

“制作经塑模、修模、刻花、合模、浇铸、抛光等十几道工序,并且每道工序选用不一样的工具进行修饰、雕刻。这些工具都是根据器物的形状要求自制的!”学艺者除了具备良好的技术外,还需要耐心、静心和恒心。他们需要用到手,更需要用到心,这样每件作品才能具有生命力,亦才能称为心灵之作。

铜铝铸造工艺主要包括模具的制作、铜铝的冶炼、浇铸三个环节。铸造用模具由红胶土、细颗粒砂、木炭水三种原料做成,模具的里层当地人叫“瓤子”,外层叫“皮子”,加工用转轮与陶轮相仿,按程序先做瓤子,再做皮子,然后在瓤子上刮出所铸器物的厚度,在皮子上雕刻图案,图案雕好后用木炭水涮光,晾干后备用,待一炉的活全部做好后,在自家院子里挖一个大坑,将做好的模具合好后密封,填土夯实,留出浇铸口、通气孔等待浇铸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匠人们在制作模具时没有设计图纸,器物的尺寸全在脑中。其模具皮子、里子的配方、原料的干湿以及图案何时雕刻、木炭水如何涮光、器物浇铸厚度的掌握等等则全凭自己的悟性和感觉,只可意会。

正因如此,每一件作品都是不一样的,哪怕是做同样款式和花色图案的作品,都会因为匠人雕刻时的不同心情、不同感悟、不同角度而各具特色,传递出手工之美。

清水铜铝铸造的产品很多,有大(dai)锅、火壶、火盆、柱础座、大钟、香炉、水桶等,但最典型的制品主要是大锅。这些大锅都是藏式风格,上面的图案主要以藏族吉祥八宝纹样和中国传统的龙图形为主,产品也主要销往青海、西藏、四川、贵州等少数民族地区。

藏族牧民对清水所铸造的铜锅十分喜爱,一般买回去擦洗干净之后,都装上酥油、炒面等日常用品,放置在家里最显要的位置,既是精美的装饰品,也是财富与家境的象征。

在蒋胜平的讲述下,手工艺是时间的艺术,匠人的世界安静而诚实,双手与心的创造,流露出的不只是高超技艺,还有人手的温暖、心的高洁。器物最后的完美,必定是很长一个过程中每个技艺的完美,一个综合的体现。

清水镇,像蒋胜平一样的铸造师还有很多,他们用漫长的时间只做一件事,双手千百次的重复之后进入自由之境。在他们身上,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的定力与专注,隐隐安慰了这个变幻莫测的时代。

“纯手工器物,它的独特价值就是唯一性,永远不会有第二件一模一样的作品。”蒋胜品介绍,铜铝作品还有一大特点就是不氧化、不生锈,能够永久保留。

手艺人,守艺人。如何让铜不再是冷冰冰的金属?在多年的创作过程中,蒋胜平通过实践不断积累更多的经验,他认识到铜铝翻砂铸造需要跳脱传统,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,使其朝着工艺美术制品的方向发展。基于此,为发展壮大铜铝铸造产业,他在2019年成立了由两个儿子名字命名的岷县鹏图铜铝铸造专业合作社,通过“企业+协会+贫困户”的模式,相继带动村里300多户、700多人从事铜铝铸造翻砂产业,每户年经营收入达20多万元左右,总营业收入达6000万元左右。他的铜器不仅仅在国内销售,还早已搭上网购和自驾游的“便车”行销海外,使老手艺真正成了致富“新法宝”。

“靠着这门铜匠手艺,我将三个孩子拉扯大,让他们成家立业。”蒋胜平坦言,老一辈人做铜匠,多为生活所迫,因为这行特别辛苦。“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手工雕刻,因为学习这门手艺不仅要心细手稳,还要耐得住寂寞,肯动脑筋,更重要的是要对这门手艺有兴趣。”

前些年,随着年龄的增长,蒋胜平开始思考让儿子接手这门手艺。“祖上的铜铝手艺几百年世世代代传下来不容易,不能到我这里断了,作为蒋家的子孙,他有责任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,发扬光大。”在蒋胜平看来,任何一门世代相传的手艺,都需要坚持。这种坚持,是跨越人生命的长度,一代人对抗不了时光,就把手艺和精神传给下一代,如此往复,发扬广大。

正心诚意才能做出好工艺!清水铜器铸造工艺的纯手工、唯一性赋予了清水铜器极大的文化价值及收藏价值。2017年,该村建成了岷州博物馆,铜铸产品作为主要展品对外展示兼顾销售,进一步增强了这一传统手工技艺的影响力,进一步促进了该技艺传承及特色产业发展。清水铜器从日常用品华丽转身为文化收藏品,也加速了铜器铸造产业的壮大。

近年来,清水镇因地制宜,以“小规模、大群体,小成本、大收入”的发展思路,积极引导广大群众以家庭为主力军,以庭院为主阵地,紧紧依托铜铝铸造产业,大力发展高质量庭院经济,让铜铝铸造特色产业成为广大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“新引擎”。全村共有大型铝铸造翻砂工艺加工合作社7家,从事铜铝铸造翻砂工艺发展庭院经济的有260余户,铜铝产品年产量达到4万余件,主要销往西藏、四川、印度、尼泊尔等地,年产值达到8000余万元,年收入近4000万元,户均年收入达到19万元,真正让“小铜锅”变为“致富锅”,做到“小院子”带动“大产业”,引爆“新经济”。

一生一事一匠人,一技一艺一精神。当匠人的本真与物的本质相遇,物我两忘,日复一日,他们沉入工匠无我的广阔时空里,面目变得沉静,在此时空里,个人变得渺小,但以另一种方式接近永恒。

定西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昕

关键词:

推荐内容

Copyright@  2015-2022 时代器材装备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   联系邮箱:295 911 578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