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日的兴化,河湖纵横、水波潋滟,田间地头油菜花肆意绽放。兴化地处苏中里下河腹地,境内河湖港汊纵横交错。与水相伴而生让兴化发展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,这里自古就赢得了“鱼米之乡”的美誉。
近年来,兴化不断把资源优势、生产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,如今不仅水稻单产量、河蟹产量位居全国第一,茶叶、小龙虾等特色产业也发展迅速。通过一二三产业全面融合,这里逐步构建起完整的农业产业链,先后获评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、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单位等称号。产业兴旺的兴化,一幅富民图景正徐徐展开。
(资料图片)
因地制宜 发展特色产业
从市里驱车大约10公里,记者来到位于兴化市兴北村的昌庆茶场。抬眼望去,大片茶田郁郁葱葱。“这个茶场发展靠的是因地制宜和技术引进,不仅带动了我们兴化本地茶的发展,也为村民就业提供了机会。”兴北村党总支书记胡泽琪说,兴北村地处上官河河东,无论是气候条件还是土壤酸碱度,都适合种植茶叶,“倪昌庆是我们村茶叶种植带头人,就是他把种茶、炒茶技术从浙江安吉带回来的。”
倪昌庆是兴化本地人,之前在安吉做茶叶生意。一次返乡,让他发现家乡对茶叶消费需求也很大。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,他以每亩1200元的价格流转了55亩土地,建起家庭农场,主要种植白茶、龙井两个品种。每逢产茶时节,茶香四溢,很多兴化市民开车来茶场购茶。“本地人都觉得茶叶非常新鲜,品质很好。”倪昌庆自豪地说。
“目前种植茶叶仍然以人工为主,这给村里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,采茶高峰时用工量能达50多人。”胡泽琪说。
“一天能挣70块钱,一季采茶大概能赚3000元。”采茶高手尤桂香笑着说。
科技兴农 叫响质量品牌
“依托本地的资源禀赋是一方面,我们还致力于为现代农业注入工业思维和科技动能。”在兴化市兴东镇农业农村局局长冯德育的带领下,记者走进兴化大米全产业链示范基地。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,兴化大米成功入选中国十大大米区域公共品牌,为当地探索出了一条科技兴农、品牌兴农之路。
为了提升稻米产量规模,兴化供销社依托“龙头企业+基地+农户”的模式,建立起集生产、加工、销售于一体的兴化大米全产业链示范基地,定位生产绿色、有机大米。目前基地总面积6000多亩,其中核心区3800亩,可年产优质稻谷2000吨,加工大米近300万斤。
在示范基地,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田间用无人机施肥。“相较人工,无人机施肥效率高且均匀,农作物品质更好。”冯德育说,示范基地在集约化的基础上已基本实现机械化运作,主要划分了7个区块,一块作为“试验田”,由兴化市供销总社项目公司种植管理,其余6个地块托管给种植大户管护经营。
兴东镇周韩村村民王洪年是种植大户之一,目前负责约200亩土地的种植和管护。“为了保证稻米产量和品质,供销社在种植种类和生产管理方面作了严格的规定。我们种植的水稻品种均为南粳9108,生产过程实行统一购种、统一育秧、统一栽植、统一农资、统一植保、统一收储的‘六统一’管理,现在每亩每年的收益在700元左右。”王洪年说,“基地还为我们提供了农技专家进行植保指导,生产全程用的都是有机肥和高效低毒无残留药肥,稻米品质很高,销路很好,不愁卖!”
“接下来,我们想推动示范基地朝农旅融合方向发展,利用毗邻千垛菜花景区的优势,建设农耕文化体验馆、稻米主题体验区等一批旅游项目,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让周边的农户获益更多。”冯德育表示。
把握定价权 赋能延链强链
在扩大产量和规模的基础上,兴化在销售端也下足了功夫,一方面与电商经济接轨,积极拓宽销售渠道,另一方面建立线下的交易市场,掌握定价主动权,助推农副产品延链强链,让农民获得更多收益。
位于兴化腹地的海南镇新伍村是七里八乡河、湖、汊的交汇点,整个村子四周环水,全村从事水产养殖的人家有318户,水产养殖面积逾6000亩。如何放大水产养殖的比较优势,成了新伍“富民”的新课题。
“2018年,通过科学的生态养殖,新伍率先实现了虾蟹混养,将每亩的收益提升到原来单一河蟹养殖收益的1.5倍,亩均收入8000元以上。”海南镇党委副书记潘小俊说。目前,虾蟹混养已成为可复制、可推广、具有稳定经济效益的养殖模式,在兴化的推广面积超过10万亩,大大增加了村民的收入。
“在取得规模效益后,我们开始在销售端发力,努力把握住水产的定价权。”潘小俊说。近年来,新伍村大力扶持农民水产经纪人、合作社等经营主体,发展电子商务,逐步形成了产、供、销一条龙的网络体系。“我们向国家申请注册了‘渭水新伍’水产品特色品牌,还投入了150万元建设小龙虾交易市场,小龙虾的销售价格每斤提高了3元左右,日成交量可达6万至10万斤。”潘小俊介绍,“接下来,我们将和南京农业大学进行长期合作,健全小龙虾产业链,争取能够实现全年供应小龙虾的目标。”
虾蟹产业的蒸蒸日上让返乡创业的年轻人看到了机遇。养殖户吴小锋就是其中之一。“我主要负责产品的包装和销售。”吴小锋介绍,通过开淘宝店、短视频宣传、直播带货等方式,销量较之前翻了一番,“我们期待更多年轻人的加入,给销售端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思路和想法。”
产业兴则乡村兴,产业旺则乡村旺。“去年,兴化在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综合考评中位居第一。未来,兴化将进一步通过科技赋能提升产业发展动能,大力推广智慧农业、高效农业、生态农业,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,培育3个泰州市级乡村振兴‘三强’中心镇、40个‘三好’示范村,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兴化样板,为新时代鱼米之乡贡献‘兴农人’力量。”兴化市市长殷俊表示。
(本报见习记者 武鹭帅 本报记者 苏雁)
来源:光明日报
作者:苏雁
责任编辑:品一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