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资讯 > > > 正文
人生所幸有东坡——读《苏东坡新传》有感_世界快讯
发布时间:2023-04-04 18:49:28   来源:中华读书报  

《苏东坡新传》,李一冰著,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,168.00元

苏轼,一个早已耳熟能详的名字。学诗词,我们背过“老夫聊发少年狂,左牵黄,右擎苍”,也背过“十年生死两茫茫,不思量,自难忘”;学过“蒌蒿满地芦芽短,正是河豚欲上时”,也学过“日啖荔枝三百颗,不辞长作岭南人”。加上“东坡肘子”等美食的流传,让东坡先生以一个洒脱、好玩的“美食家”形象留存在我的印象中,偶尔也会思念亲人,慨叹人生种种不如意,但大部分时间却似乎都是在四处游览,做诗填词。后来学历史知道了“乌台诗案”,他因此被贬黄州,生活艰苦,但也只觉得是因为他个性耿直,不擅官场逢迎,和大多数留名文学史的古人一样。在读了越来越多的东坡诗词和解读苏轼人生的各类文章之后却发现,他似乎是一个“最熟悉的陌生人”,于是翻开了这本《苏东坡新传》。

断断续续历时半年多才终于读完,读完后心情竟久久不能平静。苏轼是洒脱的、幽默的,可他数次被贬,有时连果腹都难;苏轼文采斐然又胸怀天下,少年时立志以才学报国,也曾官至翰林学士,却最终连与兄弟归老家乡的愿望都落空。人生几番起起落落,苏轼又始终能苦中作乐,不仅有两千多首诗文流传,还留下许多为民间津津乐道的传说故事……深入了解了苏轼的一生之后只觉得,我等庸碌寻常之辈所烦恼之事如此不值一提,对他的景仰之情倒是又多了不少。


(资料图片)

关于苏轼的文采早有定论。他天资聪颖,但其实是下过苦功的。幼时在家乡眉州,母亲程夫人悉心教诲,父亲苏洵也严格要求,功课一日不可荒废。后苏轼、苏辙兄弟二人为应考制科之试,在汴京郊外寒舍苦读半年余,每日三餐仅有白饭、白萝卜和盐,他还戏称为“三白饭”。后来被贬黄州,苏轼仍以诵读、手抄等方式苦读史书,一部《汉书》手抄了三遍,并总结出了“八面受敌”读书法。每每读苏轼文章诗词常惊叹其文思泉涌,各种体裁、题材都似信手拈来,风格也变化多端,此时才知背后积累之深厚。

苏轼的仕途经历坎坷非常,著名的文字狱“乌台诗案”导致他被贬黄州,后来又被远远贬到惠州、儋州。以前只知他在黄州写出了诸多名篇,“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”,“一蓑烟雨任平生”等都是此时所写,却不知他在黄州需亲自耕种、盖房,“东坡居士”之号就取自于此。至于他在惠州、儋州的经历,之前更是所知甚少。现如今的岭南、海南岛是经济发达、风景优美的地方,北宋时期却是语言不通、饮食不同、多瘴疠少医药的荒僻之地,而那时的苏轼也已年过花甲且体弱多病,本来已在惠州置地建屋,又不得不过海到儋州居住,身边只有长子相伴。不过他那时留下的诗文,仍有不少旷达之作和玩笑之语,身心所受挫折似乎都不值一提,可实际上,有几人能做到身处逆境而不怨天尤人?

屡次被贬,苏轼留给人们的印象似乎是怀才不遇的文人,抑或是耿直不知变通的迂腐官员,可其实他曾是为民做实事、在实践中总结出真知的地方官。杭州任上,他修井解决民众吃水问题,又开西湖筑长堤;徐州任上,他治水灾修堤坝;在扬州,数次上书主张废除恶法;被贬惠州时还发明农具“秧马”减轻农人劳作负担……也正因此,他才会被人们千古传颂吧。苏轼坎坷的官场生涯,大部分因新法旧法之争而起。千百年后王安石变法的先进性已被后人肯定,反对变法的苏轼似乎是站在了历史的对立面,可多年的地方治理经验,以及贬官生活中自力更生的经历,让苏轼看到了新法实施过程中的不合理之处,体会到了普通百姓的艰难困苦,并总是在为他们积极发声。他被重新启用后曾被封高官享厚禄,他却数次请辞,只希望被外派做地方官,除了想远离是非之地,更是想为民做事,直接从水深火热中拯救人命。这简单的理想虽百折而不挠,让人肃然起敬。

这本苏轼传记,以他留下的诸多诗词为线索,串起了他不平凡的一生。起起伏伏的人生经历与旷达幽默的诗文互见,让人心生感慨。而作者极为细致的写作手法,呈现了一个完整的、有血有肉的东坡先生,令人对他的亲近之感也又多了几分。

此外,作者李一冰本人的经历,是这本传记让人念念不忘的另一大原因。

写东坡的著作不少,最负盛名的应是林语堂的《苏东坡传》。李一冰,则根本名不见经传。读了前言张辉诚先生的《寻找李一冰》才知其身世与成书经过——本是国民党低阶科员,却稀里糊涂当了替罪羊,被判刑八年;本没被强制拘禁,若干年后却因婉拒友人借贷被告发,年近花甲不得不入狱服刑。在狱中开始读东坡诗词,出狱后下定决心撰写东坡传记,历时八年才完成。而李一冰写东坡,是从他被贬黄州时写起,那时的东坡刚刚经历乌台诗案,在狱中差点儿丢了性命。因此,“一冰先生写《苏传》,不像林语堂看到的东坡,是横空出世、天才洋溢,他看到的东坡是狱中狼狈至极的东坡、虎口余生出狱后的东坡,是从苦闷中走向旷达自在、从现实接二连三的无情打击走向一而再、再而三的意志坚强与生命韧性的东坡”。作者笔下的东坡先生,似乎就是他自己,相似的经历,相似的心境,胸中种种郁结都付与了笔下的东坡。而读者,也借一冰先生之笔深入了东坡先生的内心世界,甚至从中看到了自己——虽没有东坡先生的文采成就,但我们多多少少都经历过各种坎坷,身处其中,总还可以吟诵几句东坡诗词自我宽慰。

虽不是什么知名学者教授,李一冰先生为写这部传记却也下足了功夫,狱中四年将两千多首苏诗背得滚瓜烂熟,出狱后又到图书馆抄写各种原始资料,整理《东坡事类》等重要书籍,坚持“不写一句没有根据的话”,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完成了这部七十万字的皇皇巨著。关于苏轼的一生,作者写得极为细致详尽,却又绝不是材料的简单堆砌,而是紧扣东坡的诗文和经历,交错分析。而对于苏轼的诗文作者也有独到见解,他认为苏诗以写实为主,作品常有特定的事实背景,或包含独特的生活经验。也因此,读此书,不仅让我们熟知苏轼的一生经历,也对他的诗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不论是“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”,还是“回首向来萧瑟处,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晴”,抑或“拣尽寒枝不肯栖,寂寞沙洲冷”,再读,都有了不一样的感悟。

中国文学史上,除了李白被称为“谪仙”,另一位被尊为“仙”的就是苏轼了,是为“坡仙”。与李白的超逸不同,苏轼更像是位和蔼可亲的长者,将其沧桑经历才学智识凝练成了千百首诗词,供我们用一生细细体会。何其有幸,我们有苏东坡,和李一冰先生。

(作者为科学出版社编辑)

关键词:

推荐内容

Copyright@  2015-2022 时代器材装备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   联系邮箱:295 911 578@qq.com